莫求捷径拾青紫,口但澜翻腹空虚
莫求捷径拾青紫,口但澜翻腹空虚。
孔孟之功如药石,洗濯肝胃充肌肤。
如农去莠植嘉谷,如行九折遇坦途。
我怜赤子在远域,疾痛不闻其叫呼。
何当攘臂问民瘼,古之循吏谁为儒。
我观李侯少英特,闭门不曳侯王裾。
诗书已误半世事,一割未信鸡牛殊。
弹冠小县何所为,长养善类恶者诛。
作堂之名固有在,要使膏泽流海隅。
不愿力田频赐爵,不愿校雠归石渠。
使我三年饭脱粟,活此千人为亲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爱人堂为李几仲赋》。诗中表达了对李几仲的赞赏和对其行为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首句“读书当读孔孟书”,强调了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阅读孔孟之书可以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品德。接着,“我饱尚可推其馀”表明了诗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成果,不吝啬于帮助他人。
“莫求捷径拾青紫,口但澜翻腹空虚”两句,告诫人们不要追求速成的功名,而应注重内在的充实和积累。接下来,“孔孟之功如药石,洗濯肝胃充肌肤”将孔孟之道比作良药,能滋养心灵,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如农去莠植嘉谷,如行九折遇坦途”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孔孟之道如同耕种去除杂草种植良谷,又如在曲折的道路上遇到平坦大道,寓意着遵循正道会带来光明和希望。
“我怜赤子在远域,疾痛不闻其叫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百姓疾苦的同情,呼吁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的疾苦。
“何当攘臂问民瘼,古之循吏谁为儒”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古代的循吏一样,亲自深入民间,了解民众疾苦,为民谋福利的愿望。
“我观李侯少英特,闭门不曳侯王裾”赞扬了李几仲的独立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即使在高位也不受权贵牵制。
“诗书已误半世事,一割未信鸡牛殊”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因沉浸于诗书而忽视实际事务的反思,以及对李几仲能够正确处理政务的肯定。
“弹冠小县何所为,长养善类恶者诛”表达了诗人对李几仲在小县治理中的公正无私,既培养善良之人,又惩治邪恶之徒的赞赏。
“作堂之名固有在,要使膏泽流海隅”指出李几仲所建的“爱人堂”不仅是为了纪念自己,更是为了将爱与关怀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
最后,“不愿力田频赐爵,不愿校雠归石渠”表达了诗人对李几仲不追求官位和荣誉,而是致力于改善民生的高尚情操的钦佩。
“使我三年饭脱粟,活此千人为亲娱”则是诗人设想如果自己能够像李几仲那样,三年内让一千人得到粮食救济,就能让亲人感到快乐,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改善民生的深切愿望。
整首诗通过赞美李几仲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关注民生、公正无私等价值观的推崇,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