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出处:《三山杜门作歌五首 其一》
宋 · 陆游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注释
丧乱:战乱、动乱。中原:古代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奔窜:四处逃窜。
贼马嘶:敌人的马匹嘶鸣。
鸡号旦:鸡鸣报晓。
草间伏:隐藏在草丛中。
炊爨:烧火做饭。
乱定:战乱平定。
百口俱得全:全家人都得以保全。
天:这里指上天或命运。
翻译
我生来就经历战乱,家乡中原饱受逃亡之苦。夜晚在淮河边听到敌人的马嘶声,我立刻逃离,不等天亮。
人们藏身草丛中仅有一块饼充饥,常常十几天不生火做饭。
哎,如今战乱平息,全家人都得以保全,这究竟是谁的功劳,难道不是上天庇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三山杜门作歌五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描述了诗人因战乱而被迫离家逃难,夜晚听到敌人的马嘶声,生活困苦,只能在草丛中藏身,长时间无法生火做饭。尽管环境艰难,但最终家人得以保全,诗人感叹若非天意,谁能安然度过这乱世。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对和平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