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爽轩河朔,鸢鱼荡草亭
出处:《太史铭》
明 · 庄昶
造化俄千古,文章便六经。
百年须我在,此石更谁凭。
英爽轩河朔,鸢鱼荡草亭。
乾坤留老手,著与太行青。
百年须我在,此石更谁凭。
英爽轩河朔,鸢鱼荡草亭。
乾坤留老手,著与太行青。
鉴赏
这首诗《太史铭》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对自然、文化、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历史传承以及个人责任的独到见解。
首句“造化俄千古”,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宇宙的演变,将时间的跨度拉长至千载,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接下来,“文章便六经”一句,将文字与文化典籍相联,强调了人类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重要性,通过书籍记录和传承着历史与智慧。
“百年须我在,此石更谁凭”则转而聚焦于个体的存在意义,提出在百年的生命旅程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就像那块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石头,需要有人来守护和铭记。这种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英爽轩河朔,鸢鱼荡草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英气勃发的景象仿佛能跨越地域界限,触动人心。同时,通过对比鸢(鹰)与鱼在草亭中的自由自在,隐喻了人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追求内心自由的重要性。
最后,“乾坤留老手,著与太行青”以天地为背景,以“老手”象征经验丰富、智慧深厚的智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知识与智慧传递给后世,如同太行山青翠不衰,寓意着文化的传承与永恒。整首诗在赞美自然、文化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生以及个人使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