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诏名高下紫宸,异方初喜见王人
出处:《燕吴奉使致语口号》
宋 · 周紫芝
清诏名高下紫宸,异方初喜见王人。
二年辇毂辞家远,万里岷峨入眼新。
使者登车争揽辔,君王问俗颇忧民。
翰林劝酒非无意,知向明光作侍臣。
二年辇毂辞家远,万里岷峨入眼新。
使者登车争揽辔,君王问俗颇忧民。
翰林劝酒非无意,知向明光作侍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使者出使异域的情景,充满了对君王体恤民情的颂扬与赞美。首句“清诏名高下紫宸”以“清诏”点明使者身份之尊贵,“名高下紫宸”则暗示其声望之隆,身处皇宫之中。次句“异方初喜见王人”,写出了使者初抵异域时的喜悦之情,见到王人即指见到本国使者,表现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年辇毂辞家远,万里岷峨入眼新”两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展现了使者离家出使的艰辛与遥远路程的壮阔,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新鲜感和期待。“辇毂”代指京城,而“岷峨”则是四川的山脉,此处借指使者的目的地,形象地展示了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地区的转变。
“使者登车争揽辔,君王问俗颇忧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使者在旅途中的角色与君王的关怀。使者“争揽辔”表现了他们对职责的认真与严谨,而君王“问俗忧民”则体现了对远方民众生活的关心与关注,彰显了君主仁政的形象。
最后,“翰林劝酒非无意,知向明光作侍臣”两句,通过宴会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翰林劝酒不仅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更蕴含着对使者才能的认可与期望,希望他们能成为君王身边的得力助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使者出使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外交活动的庄重与复杂,同时也歌颂了君主的仁德与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