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出处:《过乾陵》
金 · 赵秉文
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
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
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
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
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
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
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
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
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
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乾陵》,是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乾陵的景仰与感慨,以及对历史往事的深思。
首句“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以清晨的日光映照乾陵,展现其雄伟壮观的景象。接着,“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描述了乾陵前的双阙和高耸的石碑,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荣耀。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通过描绘两边的异族雕像,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朝贡盛况。然而,“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一句转折,揭示了乾陵下埋葬的帝王死后,服饰从衮服变为袆衣的转变,寓意着权力的消逝。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表达了对帝王死后家族被灭的悲惨命运的感慨。“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提到狄仁杰这样的贤臣,为历史带来了一丝光明。“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批评了某些女性在政治中的不当行为。“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则对帝王的子嗣表示了肯定。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引用骊山焚书坑儒的故事,讽刺了历史上的暴政。“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表达了对乾陵上柏树的特别关注,似乎在暗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神秘力量。
最后,“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预示着帝王的灵魂终将回归此处。“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表达了对历史循环往复的无奈与反思。“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与对古人智慧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乾陵及其周围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