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昼夜死生真此梦,乾坤竹帛果谁贤全文

昼夜死生真此梦,乾坤竹帛果谁贤

出处:《焚黄卷
明 · 庄昶
风灯何自许堪怜,容有人间万古缘。
昼夜死生真此梦,乾坤竹帛果谁贤
百年尽了观贞意,两诰初收断发天。
老坐枯松扳哭尽,留诗吾独愧三迁。

鉴赏

这首诗《焚黄卷》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风灯何自许堪怜,容有人间万古缘”,以风中摇曳的灯火为喻,感叹历史长河中人世间的种种情缘,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生死轮回,都如同这飘忽不定的灯火,充满了不可预知和无常。这里,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而又悲凉的人生观。

颔联“昼夜死生真此梦,乾坤竹帛果谁贤”,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认为,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无论是生还是死,这一切都像是梦境一般虚幻。在广阔的天地间,记录着历史的竹简和丝绸(竹帛),究竟哪一位人物能被称为真正的贤者?这里,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充满了质疑,对人性的探讨也达到了一个深刻的层次。

颈联“百年尽了观贞意,两诰初收断发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道德观念的坚持。百年光阴转瞬即逝,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人们追求的贞洁和正直(观贞意)是否真的有价值?两诰(古代的法律或教诲)初收,意味着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似乎也在逐渐减弱,而断发天则可能象征着某种决绝或牺牲的精神。这一联既是对个人道德追求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风气变化的忧虑。

尾联“老坐枯松扳哭尽,留诗吾独愧三迁”,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一位老人坐在枯松下,仿佛在哭泣,留下了诗篇,却感到深深的愧疚。这里的“三迁”可能暗指孔子的三次搬家,寓意着诗人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不断追求与反省。整首诗在结尾处以一种悲壮而内省的姿态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综上所述,《焚黄卷》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道德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还蕴含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