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匝绕栏殊未厌,却疑天遣此身来
出处:《孔子手植桧》
明 · 林光
棱棱老干傍庭台,传自宣尼手自栽。
翡翠枝条深雨露,蛰龙鳞甲照阶苔。
枯荣自寓随时意,古怪中含造化胎。
三匝绕栏殊未厌,却疑天遣此身来。
翡翠枝条深雨露,蛰龙鳞甲照阶苔。
枯荣自寓随时意,古怪中含造化胎。
三匝绕栏殊未厌,却疑天遣此身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由孔子亲手栽种的老桧树,生动展现了其历经岁月的沧桑之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棱棱老干”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桧树苍劲挺拔的姿态,仿佛在庭院中矗立着一位历经风雨的智者。接着,“传自宣尼手自栽”一句,直接点明了桧树与孔子之间的渊源,赋予了这棵树以历史的重量和人文的光辉。
“翡翠枝条深雨露,蛰龙鳞甲照阶苔”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桧树的枝叶比作翡翠,既表现了其绿意盎然的生机,也暗示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将树皮比作蛰龙的鳞甲,不仅突出了桧树的古老与神秘,也暗含了对孔子智慧与品德的崇敬。
“枯荣自寓随时意,古怪中含造化胎”则进一步揭示了桧树的生命哲学,它既经历了生命的枯萎与重生,又蕴含了自然界的奥秘与法则。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与孔子的哲学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最后,“三匝绕栏殊未厌,却疑天遣此身来”表达了诗人对这株桧树的深深喜爱与敬畏之情。他似乎在说,自己愿意绕着桧树走三圈,甚至怀疑是上天派遣他来到这里,与这棵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古树相遇。这一句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寄托了对孔子及其精神的无限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手植桧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生命力的顽强,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先贤智慧的追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