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全文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

出处:《东行巡屯诗四首
清 · 成书
路转青山口,浓荫送野凉。
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
午晴时极目,空羡雁南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东行巡屯途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韵味。

首句“路转青山口”,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道路蜿蜒,穿过青山之口,引人入胜。接着,“浓荫送野凉”一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描绘出夏日午后,浓密的树荫带来的一丝清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

“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辽阔的边塞景象之中。塞外的云朵在广阔的天空中缓缓飘动,烟雾缭绕的树木则呈现出一片苍翠欲滴的景象,两者相互映衬,既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也蕴含着一丝苍凉与孤独。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则将视角转向更为微观的场景,废弃的烽火台被荆棘覆盖,显得荒凉而寂寥;不远处的青涧旁,孤零零的小村庄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荒僻之感。这一联通过对比,凸显了边塞地区特有的荒凉与宁静。

最后,“午晴时极目,空羡雁南翔”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在晴朗的午后,诗人放眼望去,心中不禁生发出对自由飞翔的大雁的羡慕之情。大雁南翔,象征着自由与远方,与诗人身处的边塞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