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彭泽不归去,未必东坡肯和陶
出处:《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 其十》
宋末元初 · 方回
一切牵缠断孟劳,何金为带紫为袍。
老从杨柳樱桃去,醉肯螟蛉蜾蠃豪。
共庆龙从乾五会,谁工雉食鼎三膏。
折腰彭泽不归去,未必东坡肯和陶。
老从杨柳樱桃去,醉肯螟蛉蜾蠃豪。
共庆龙从乾五会,谁工雉食鼎三膏。
折腰彭泽不归去,未必东坡肯和陶。
注释
牵缠:束缚。孟劳:古代的一种皮带。
何金:何等的金银。
紫:紫色。
老从:年老时。
杨柳樱桃:比喻繁华景象。
螟蛉蜾蠃:昆虫名,比喻人的傲慢。
豪:傲慢。
龙:象征吉祥。
乾五会:指吉祥的五行相会。
雉食鼎三膏:比喻美食或权力。
折腰:屈身事人。
彭泽: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东坡:苏轼的号。
和陶:与陶渊明的诗风相应。
翻译
所有束缚都已割舍,不再佩戴金银腰带,紫色成为衣袍的象征。年老时离开繁华,即使喝醉也不再像螟蛉蜾蠃般傲慢。
共同庆祝龙的吉祥,谁能烹调出美味的雉肉,鼎中盛满油脂。
即使像陶渊明那样弯腰事权贵,也不愿离开,东坡是否愿意与他共鸣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其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自己病愈后的感受和心境。
“一切牵缠断孟劳”表明了诗人对过去烦恼事物的彻底放下,孟劳可能指的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劳累。"何金为带紫为袍"则是一种比喻,用贵重的材料来形容诗人的心境,如同穿着华丽的衣裳一般。
“老从杨柳樱桃去”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的情景,似乎是在赞美岁月带来的宁静与和谐。而"醉肯螟蛉蜾蠃豪"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面对微不足道的小事物时的豁达。
“共庆龙从乾五会”可能在提及某种庆典或仪式,暗示了诗人的社交生活和对朋友间互相庆贺的期待。"谁工雉食鼎三膏"则是对传统文化中烹饪技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折腰彭泽不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流逝岁月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彭泽可能是一处景点或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最后一句"未必东坡肯和陶"则是在提到北宋时期的两位文学巨匠苏轼(东坡)和陶渊明,暗示了诗人在文学上追求与这两位前辈相媲美,但又不失自我风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情趣以及文化传承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情怀。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既有对生命的珍视,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