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出处:《新楼诗二十首 其五》
唐 · 李绅
为怜湖水通宵望,不学樊杨却月楼。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翻译
我怜爱这湖水彻夜守望,不会效仿樊江与杨柳的月楼。只期待明月如镜般明亮照耀,别让朦胧的月牙像弯钩一样挂在天边。
当窗帘卷起,月影映入红烛,竹林间斜阳穿过清澈的溪流。
清晨的寒风吹过,听见树叶落下,此刻的感受岂非如同洞庭湖秋天一般凄凉。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夜景的诗,诗人通过对新楼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赏月色的情怀。开篇“为怜湖水通宵望”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场景,湖水在月光下闪烁,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这宁静夜景的怜爱之情。
接着“不学樊杨却月楼”表明诗人并不羡慕那些热闹非凡、追求名利的人物,而是选择了自己清高的立场,就像独自一人在月光下的楼阁中享受这份静谧。这里的“不学樊杨”,即是不随波逐流,不做那些功名场中的普通人。
下两句“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则是对月光下的景象进行描绘,诗人期待着纯洁的月光如同清澈的水倒映在镜中,而不愿看到任何污秽之物玷污这份美好。这一段通过月亮和镜子,形象地表达了对纯净与完美的追求。
再下两句“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描写的是室内夜景,窗帘拉开,一轮明月正好投射在红色的蜡烛上,而外面竹间透过的月光则如同清澈的小溪。这里的“卷帘方影侵红烛”通过动作捕捉了时间流转的瞬间,强调了室内外景象的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则是对清晨之景的描绘。诗人在清晨的微风中听到了树叶落下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像是身处洞庭湖畔的深秋一般,给人一种萧瑟、凄凉而又有点孤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和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独赏自然之美的心境。诗中的意境辽阔,语言精练,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