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千钟倾竹叶,不妨一笑为桃花
出处:《寄陈仲山 其二》
宋 · 许景衡
劳劳苒苒任年华,何用逢春苦叹嗟。
但得千钟倾竹叶,不妨一笑为桃花。
麒麟莫问行天路,鱼蟹从今饱海涯。
祇恐爱閒成痼疾,却须妙手泛丹霞。
但得千钟倾竹叶,不妨一笑为桃花。
麒麟莫问行天路,鱼蟹从今饱海涯。
祇恐爱閒成痼疾,却须妙手泛丹霞。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首句“劳劳苒苒任年华”描绘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情景,诗人以一种随性自然的态度面对时间的流逝,不为岁月的匆匆而忧心。接着,“何用逢春苦叹嗟”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不应伴随着哀叹,而是应该珍惜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但得千钟倾竹叶,不妨一笑为桃花”这两句诗中,“千钟倾竹叶”可能是指畅饮美酒,享受生活,“一笑为桃花”则是指为了桃花的美丽而欢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追求生活乐趣,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只要能尽情享受生活,无论是饮酒还是赏花,都是值得的。
“麒麟莫问行天路,鱼蟹从今饱海涯”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他希望像麒麟一样,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天地之间;同时,也希望像鱼儿和螃蟹一样,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美食。这里,诗人通过动物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最后,“祇恐爱閒成痼疾,却须妙手泛丹霞”两句,诗人担心过于追求闲适的生活会成为一种病态,因此需要高明的手法来引导自己,或许是指寻求内心的平衡与和谐。这里的“泛丹霞”可能指的是在心灵的深处寻找一片宁静之地,暗示着诗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自我调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