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
出处:《醉中看花因思去岁之任》
唐 · 薛逢
去岁乘轺出上京,军机旦暮促前程。
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
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
不辞醉伴诸年少,羞对红妆白发生。
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
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
不辞醉伴诸年少,羞对红妆白发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乘轺:乘坐轻便马车。上京:京城。
军机:军事机要事务。
旦暮:早晚,形容时间紧迫。
狂花野草:比喻旅途中的景色。
途中恨:路上的离愁别绪。
剑外: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愁见:忧虑看到。
瘴烟: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有毒雾气。
厌闻:厌恶听到。
溪水下滩声:溪流冲击滩岸的声音。
红妆:美丽的女子。
白发生:指头发变白,象征年龄增长。
翻译
去年乘坐轻便马车离开京城,军务紧急催促着行程沿途看到野花杂草,心中充满离愁,春月秋风中更觉剑外漂泊之苦
愁苦于瘴气弥漫遮挡了道路,厌倦了溪水冲击滩岸的声音
我愿意陪伴年轻的朋友们纵饮,却羞于面对红颜知己已生华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感慨。开篇“去岁乘轺出上京,军机旦暮促前程”两句,表明诗人在去年随官府车马前往长安(上京),行进紧迫,显示了当时急切的心情。
接着,“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四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物,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愤和无限的情思。这里的“剑外情”,则隐含着对边塞战事的担忧。
“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两句,则是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苦恼和不快。瘴烟遮路,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情感上的障碍;厌听溪水下滩声,流露出对这种环境的厌倦。
最后,“不辞醉伴诸年少,羞对红妆白发生”两句,诗人选择与年轻人一起饮酒,以此来忘却忧愁。这里的“红妆白发生”,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感怀和自我情感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的复杂心理状态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