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头浮屠浙东客,传呼避道长以陌
出处:《嘲愿成》
宋 · 释文瑩
童头浮屠浙东客,传呼避道长以陌。
宝挝青盖官仪雄,新赐袈裟椹犹黑。
察车后乘从驱挈,庸夫无谋动蛮穴。
暗滩夜被猿猱擒,缚入新溪哭残月。
牂牁畏佛不敢烹,脱身腥窟存馀生。
放师回目不自愧,反以意气湘南行。
我闻辛有适伊川,变戎预谶麟经编。
睽车载鬼吁可怪,宜入熙宁志怪篇。
宝挝青盖官仪雄,新赐袈裟椹犹黑。
察车后乘从驱挈,庸夫无谋动蛮穴。
暗滩夜被猿猱擒,缚入新溪哭残月。
牂牁畏佛不敢烹,脱身腥窟存馀生。
放师回目不自愧,反以意气湘南行。
我闻辛有适伊川,变戎预谶麟经编。
睽车载鬼吁可怪,宜入熙宁志怪篇。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莹所作的《嘲愿成》,通过描绘一个浙东僧人因佛法而得官场庇护,却又遭遇险境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佛教僧侣的不当利用和僧人的世俗化。诗中“童头浮屠浙东客”描绘了僧人的形象,“宝挝青盖官仪雄”则暗示了他借助佛教身份获得的权势。然而,接下来的描述揭示了这位僧人并非真正的超然,而是受到世俗权力的牵制,甚至在夜间遭擒,处境悲惨。
“牂牁畏佛不敢烹”暗示了在某些地方,即使面对困境,也因畏惧佛教而不忍加害于僧人。“腥窟”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不幸遭遇。诗人以“放师回目不自愧,反以意气湘南行”讽刺其在逃脱后不仅没有反思,反而带着傲慢的态度继续前行。
最后,诗人引用“辛有适伊川”的典故,将僧人的行为与历史上的预言相联系,指出这种行为不合常理,应该被记录在志怪篇章中,以示警戒。整首诗寓言性强,语言犀利,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