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
出处:《焦山赠僧二首 其二》
宋 · 释德洪
对床听夜雨,佳约是当年。
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
倚蒲趺足坐,拥衲盖头眠。
今识君归处,斋馀有涧泉。
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
倚蒲趺足坐,拥衲盖头眠。
今识君归处,斋馀有涧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相聚焦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的共同热爱。首句“对床听夜雨”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夜晚的雨声与对床而坐的亲密氛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诗意的场景。接下来的“佳约是当年”,则透露出这份相聚并非偶然,而是早有约定,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放旷随缘去,闲心不习禅”两句,表达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并非依赖于禅修来达到心灵的平静,而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自我调适。这种生活哲学体现了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和谐。
“倚蒲趺足坐,拥衲盖头眠”描绘了僧人与诗人的日常相处情景,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如倚靠蒲团、盘腿而坐、覆盖僧衣入眠,展现了他们简朴而虔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
最后,“今识君归处,斋馀有涧泉”则点明了相聚的结束,但并未因此而感到遗憾,反而因了解了僧人的归宿——在斋食之后,有山涧之泉相伴,而感到欣慰。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寓意着即使分别,心中仍存有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友情,以及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和禅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