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亮频叩门,礼义看授受
出处:《送真诠化米》
明 · 释函是
庐山有山叟,弗与王侯友。
晚年居庐山,一路植榆柳。
两年柳叶长,相将荫南亩。
荫多稻苗稀,年荒岂柳咎。
风雨非不时,苗虫酷天狗。
去年工食繁,麦粥苦已久。
今岁秋无收,遑以恤其后。
有衲辞出山,所欲给众口。
众口诚待哺,志操非可苟。
元亮频叩门,礼义看授受。
饥饱信当时,平生安足负。
晚年居庐山,一路植榆柳。
两年柳叶长,相将荫南亩。
荫多稻苗稀,年荒岂柳咎。
风雨非不时,苗虫酷天狗。
去年工食繁,麦粥苦已久。
今岁秋无收,遑以恤其后。
有衲辞出山,所欲给众口。
众口诚待哺,志操非可苟。
元亮频叩门,礼义看授受。
饥饱信当时,平生安足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庐山的山叟,他远离王侯权贵,选择在自然中生活,晚年在庐山种植榆柳,为农田提供阴凉。然而,柳树的茂盛导致稻田遮光过多,影响了稻苗生长,面对自然灾害和虫害,粮食歉收,山叟却依然坚守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诗中提到山叟虽生活清贫,却慷慨地分发食物给僧侣,以满足众人的需求。僧侣们虽然饥饿,但他们的志向和操守不容妥协。诗人还引用了陶渊明的例子,表达对山叟高尚品格的敬仰。最后,诗人感慨人生境遇的无常,强调了在不同境遇下保持正直和善良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描述山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