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出处:《怀金陵三首 其二》
宋 · 张耒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清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清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注释
璧月:明亮如璧玉的月亮,形容月光皎洁。琼枝:珍贵如美玉的树枝,比喻美好的事物。
秦淮半已:秦淮河的一半。
掠荒榛:被荒草覆盖,形容景象荒凉。
临春阁:古代宫殿名,这里代指繁华的景象。
翻译
那明亮如璧玉的月亮和珍贵如美玉的树枝已经不再提及,秦淮河一半的风光已被荒草覆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金陵春景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感慨。
“璧月琼枝不复论”,璧月指的是璀璨如月的花朵,琼枝则是形容树枝光滑坚硬的美好。这里暗示着过去金陵的繁盛景象已经不再被提及,这些美好的事物都不复存在。
“秦淮半已掠荒榛”,秦淮指的是长江中游的一段,半已掠荒榛则是说一半的水域已经变得荒凉,水草丛生,不再有往日的光景。这两句交织出一个曾经繁华而今朝凋零的情境。
“清溪天水相澄映”,这里却转换了画面,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山谷溪流与天空相互辉映的美丽景象。澄映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既形容了溪水的清澈,也描绘出了天水之间的和谐统一。
“便是临春阁上魂”,临春阁作为一个具体的地标,它在这里代表着诗人心中对于金陵往昔岁月的留恋。诗人的灵魂似乎徘徊于这个地方,无法忘怀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金陵历史变迁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张耒在宋代以其婉约词风著称,这首诗正体现了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沉的历史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