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一碑笑千古,元祐党籍书奸猖
出处:《承天寺西夏断碑歌》
清 · 周锡溥
艺祖首除藩镇强,虎符合豹中枢藏。
降王争执仗下梃,逋寇未下河西羌。
夏州保忠族内附,继迁假息招叛亡。
地不过汉一大郡,折箠笞之如犬羊。
谁遣舆瓢自剖裂,坐使神器成皴?。
独能二百六十载,鼎峙夷夏为雄方。
先时嵬理慕华俗,窄衣野战歌慨慷。
文思起草学士院,兀卒署字藩臣章。
九经既颁科目建,颇革鸱响摹鸾凰。
春秋叛人例不举,左右记注无贤良。
至今草木尽顽犷,遮迾但见黄云长。
承天兰若亦倾圮,有石斑駮螭首僵。
图书灰灭此独在,有似任?登明堂。
惜哉神灵失呵护,剥落不足拓硬黄。
向来郡志已讹阙,何况经今数十霜。
摊书布席就仇校,强测??推偏旁。
一碑天祐十数字,摄提岁月俱渺茫。
一碑天庆刓者半,撰记略识羊与张。
银棺舍利瘗幽閟,令我循诵生感怆。
百年杀人若糜沸,八功德水谁乞将。
然犹以此夸种落,称寿母后谀今皇。
南渡宋亦小朝耳,山河牛角汴入杭。
独留一碑笑千古,元祐党籍书奸猖。
伊川披发有先兆,儒墨异术固秕糠。
国家有道四夷守,文字要以扶人网。
如此断趺何足惜,览古一啸西风长。
降王争执仗下梃,逋寇未下河西羌。
夏州保忠族内附,继迁假息招叛亡。
地不过汉一大郡,折箠笞之如犬羊。
谁遣舆瓢自剖裂,坐使神器成皴?。
独能二百六十载,鼎峙夷夏为雄方。
先时嵬理慕华俗,窄衣野战歌慨慷。
文思起草学士院,兀卒署字藩臣章。
九经既颁科目建,颇革鸱响摹鸾凰。
春秋叛人例不举,左右记注无贤良。
至今草木尽顽犷,遮迾但见黄云长。
承天兰若亦倾圮,有石斑駮螭首僵。
图书灰灭此独在,有似任?登明堂。
惜哉神灵失呵护,剥落不足拓硬黄。
向来郡志已讹阙,何况经今数十霜。
摊书布席就仇校,强测??推偏旁。
一碑天祐十数字,摄提岁月俱渺茫。
一碑天庆刓者半,撰记略识羊与张。
银棺舍利瘗幽閟,令我循诵生感怆。
百年杀人若糜沸,八功德水谁乞将。
然犹以此夸种落,称寿母后谀今皇。
南渡宋亦小朝耳,山河牛角汴入杭。
独留一碑笑千古,元祐党籍书奸猖。
伊川披发有先兆,儒墨异术固秕糠。
国家有道四夷守,文字要以扶人网。
如此断趺何足惜,览古一啸西风长。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周锡溥的《承天寺西夏断碑歌》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承天寺西夏断碑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文化兴衰的感慨。诗中首先赞扬了宋太祖赵匡胤削藩平叛的功绩,接着描述了西夏政权的兴衰,以及夏州保忠家族的归附与叛乱。诗人指出,尽管西夏一度强大,但最终未能长久,连同承天寺的遗迹也逐渐荒废。
诗中提到的“九经”、“科目建”等,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的推行,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提升社会风气。然而,诗人批评了当时对叛逆者的宽容和对儒家经典的忽视,认为这导致了文化的退步和道德的败坏。他还感叹碑文的磨损和遗忘,以及历史记载的缺失,表达出对知识传承的忧虑。
最后,诗人借碑文残缺,暗示了时代的动荡和历史的无情,同时批评了当朝的谀佞之风,并以南宋南渡后的国势衰微作为对比。他认为,真正的强国之道在于教化而非武力,而碑文的断折象征着历史的断裂和文化的凋零。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西夏断碑的描绘,寓言式地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兴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