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一两拆,春意到草根
出处:《送冯傅之》
宋 · 叶适
我乞来荆州,足未曾出门。
明明楚汉迹,莽莽风尘昏。
兹复罢著书,梵译专讨论。
颓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
傅之京口别,岁暮始穷源。
帆张飞动势,缆系栖泊痕。
相顾举杯酒,醉极沮漳翻。
儒生慕杰气,赤手诛鲸鲲。
将军建实垒,寸甓宜自攒。
于时雪五尺,遣卒问江干。
答言屈大夫,横肆群鱼吞。
岂如卫宁蘧,舒卷常温温。
闻此重嗟叹,恐堕祸福观。
荣禳用国宝,谁能免沈燔。
要令德性修,乃挽江海浑。
我今材力尽,拙计东南坤。
尚馀春秋志,欲执左衽奔。
念子独奈何,葺屋补墙藩。
梅花一两拆,春意到草根。
倘见南枝荣,折寄随惊湍。
明明楚汉迹,莽莽风尘昏。
兹复罢著书,梵译专讨论。
颓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
傅之京口别,岁暮始穷源。
帆张飞动势,缆系栖泊痕。
相顾举杯酒,醉极沮漳翻。
儒生慕杰气,赤手诛鲸鲲。
将军建实垒,寸甓宜自攒。
于时雪五尺,遣卒问江干。
答言屈大夫,横肆群鱼吞。
岂如卫宁蘧,舒卷常温温。
闻此重嗟叹,恐堕祸福观。
荣禳用国宝,谁能免沈燔。
要令德性修,乃挽江海浑。
我今材力尽,拙计东南坤。
尚馀春秋志,欲执左衽奔。
念子独奈何,葺屋补墙藩。
梅花一两拆,春意到草根。
倘见南枝荣,折寄随惊湍。
注释
乞:请求。著书:撰写书籍。
梵译:佛教经典翻译。
颓然:疲倦的样子。
赤手:空手。
寸甓:每一块砖。
春秋志:远大的志向。
左衽:异族服装。
翻译
我乞求来到荆州,双脚未曾离家门。清晰可见楚汉遗迹,大风扬起漫天尘土让人迷茫。
现在我停止写作,专心研究佛经翻译。
疲惫地面对佛法,世间万物皆无法留存。
告别京口时,年末才深入探究佛法根源。
船帆张开如飞,缆绳系着停泊的痕迹。
相视举杯共饮,醉得连漳水都倒流。
读书人仰慕英雄气概,空手斩杀巨鲸。
将军建造坚固的壁垒,每一块砖石都应紧密相连。
那时雪深五尺,派兵询问江边情况。
回答说像屈原大夫,鱼群横行霸道被吞噬。
怎比卫宁蘧,始终温和谦逊。
听到这些深深感叹,怕陷入祸福的旋涡。
国宝般的荣华,谁能避免沉沦焚烧。
要修炼品德,才能挽回江海的浑浊。
如今我力量已尽,谋略仅限东南方。
春秋大志犹在,想身穿异族服装南下。
想到你独自如何,修补房屋加固墙壁。
梅花初绽,春意已至草根。
若见南枝盛开,请折下寄予,随急流而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的《送冯傅之京口》。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古人气节的崇敬。开篇“我乞来荆州,足未曾出门”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渴望,而“明明楚汉迹,莽莽风尘昏”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
在“兹复罢著书,梵译专讨论”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学术追求和对佛典的研究。随后的“颓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则透露了一种世事难以如愿的无奈。
“傅之京口别,岁暮始穷源”表达了与友人在京口分别的情景,而“帆张飞动势,缆系栖泊痕”则描绘出行船的壮观场面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中还通过“儒生慕杰气,赤手诛鲸鲲”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气节的向往。紧接着,“将军建实垒,寸甓宜自攒”则展示了一种坚守和积累的态度。
“于时雪五尺,遣卒问江干。答言屈大夫,横肆群鱼吞”一段,描绘了一个严寒的冬日景象,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灵的同情。而“岂如卫宁蘧,舒卷常温温”则是对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
诗人通过“闻此重嗟叹,恐堕祸福观。荣禳用国宝,谁能免沈燔”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而“要令德性修,乃挽江海浑”则是对道德修养的一种呼唤。
最后,“我今材力尽,拙计东南坤。尚馀春秋志,欲执左衽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耗竭和未来的担忧。而“念子独奈何,葺屋补墙藩”则是对家庭责任的一种无奈。
结尾的“梅花一两拆,春意到草根。倘见南枝荣,折寄随惊湍”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