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出处:《泊舟临平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注释
向:对着。市下:街市。
却:放下。
临水:临近水面。
开却:推开。
岸头:岸边。
报春动:报知春天的到来。
隔溪:隔着溪流。
黄草屋:黄色茅屋。
翠琼竹:碧绿如玉的竹子。
鸣钲:敲响钲声。
舣柂楼:船楼上。
临平宿:在临平过夜。
翻译
前窗对着街市放下帘子,后窗临近水面推开门户。岸边的杨柳轻摆,报知春天的到来,溪底的云天随着波浪起伏翻滚。
隔着溪流有几间黄色茅屋,环绕屋旁的是千竿碧绿如玉的竹子。
三位长者在船楼上敲响钲声,今晚又要停泊在临平过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出一种既隔绝又联系、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这两句通过对窗的不同处理,表现了诗人既想远离尘嚣,又希望与自然接近的情感。"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描述的是春天来临时的景象,杨柳摇曳,云雾随波动,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处隐逸的所在。黄草屋和翠竹围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最后一句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中“三老”可能指的是村中的三位长者,他们在楼上鸣钲(敲击金属器具以驱除邪恶),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期待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布局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幅田园诗意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