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娱萱草,于春返药田
出处:《春日喜从弟无极至东莞赋赠》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与子传家学,离骚廿五篇。
楚人元善怨,渔父岂为仙。
以道娱萱草,于春返药田。
紫荆花一树,知为弟兄妍。
楚人元善怨,渔父岂为仙。
以道娱萱草,于春返药田。
紫荆花一树,知为弟兄妍。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春日喜从弟无极至东莞赋赠(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兄弟情谊的深情描绘和对生活的哲思。
首句“与子传家学”,开篇即点出兄弟间传承学问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教育背景。接着,“离骚廿五篇”引用了屈原的《离骚》,既是对古代文学经典的致敬,也暗含着对兄弟之间情感交流的比喻,暗示兄弟间的对话如同阅读经典一般,充满深意。
“楚人元善怨,渔父岂为仙。”这两句通过楚国文化和《渔父》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情感的理解,同时也隐喻了兄弟间可能存在的分歧与和解。楚人多善怨,而渔父并非真正的仙人,象征着人间情感的真实与复杂。
“以道娱萱草,于春返药田。”这里运用了萱草和药田的意象,萱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母亲或家庭,而药田则可能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成长。这两句表达了在春日里,兄弟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以智慧和坚韧的态度去应对,寻找生活的乐趣。
最后,“紫荆花一树,知为弟兄妍。”紫荆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家族的繁荣与团结,这句诗以美丽的紫荆花作为结尾,寓意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花儿般美丽,共同见证着家族的兴旺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兄弟间的情感纽带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