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莫喜于初相逢,亦莫悲于终相撇
出处:《常山殷氏榴花双鸟图鸟鸣喜相逢》
明 · 王佐(汝学
喜相逢,五月中,石榴花发枝枝红。
白者窥枝雄叫雌,黄者隔花雌应雄。
雄呼雌应千花底,声声似叙相逢喜。
也知幽鸟有好情,人喜相逢曾鸟比。
喜莫喜于初相逢,亦莫悲于终相撇。
相逢之初恩爱深,相撇之后恩情绝。
君不见武帝逢阿娇,贮之金屋中。
色衰长门里,弃置如秋蓬。
又不见相如遇文君,当垆盟肺腑。
茂陵得新人,白头吟别苦。
人心始终多易移,不独人间夫与妻。
交情贵贱亦如此,倏然炎凉朝暮里。
不知此鸟相逢喜,莫以人情易终始。
白者窥枝雄叫雌,黄者隔花雌应雄。
雄呼雌应千花底,声声似叙相逢喜。
也知幽鸟有好情,人喜相逢曾鸟比。
喜莫喜于初相逢,亦莫悲于终相撇。
相逢之初恩爱深,相撇之后恩情绝。
君不见武帝逢阿娇,贮之金屋中。
色衰长门里,弃置如秋蓬。
又不见相如遇文君,当垆盟肺腑。
茂陵得新人,白头吟别苦。
人心始终多易移,不独人间夫与妻。
交情贵贱亦如此,倏然炎凉朝暮里。
不知此鸟相逢喜,莫以人情易终始。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榴花双鸟图,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情感变化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喜相逢”为主题,借石榴花盛开的季节,以及鸟儿间相互呼唤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首先,诗中的“喜相逢”不仅指鸟儿间的相遇,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鸟儿们在花丛中相互应和的情景,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喜悦与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充满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蕴含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复杂与微妙。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他提到了汉武帝与阿娇的故事,以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经历,以此来说明人世间情感的无常与易变。这些历史典故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其哲理性,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情感的本质与变化。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指出人心易变,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自我情感的连结,都可能在时间的流逝中发生变化。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景描绘上,而是触及了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易变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