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全文

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

出处:《中隐庵和赵孺韵
宋 · 李廌
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
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
黄池距青山,孰辨都与鄙。
庵成谁振之,句出闹如市。
千仞宁我高,充实信吾美。
坐令庵内人,前车云可轨。
礼乐有先后,后进则君子。
执方而昧圆,俱野那复史。
伐柯固执柯,畴克求诸迩。
蒸之既匪薪,采焉又非芑。
近交韩与侯,步骤亦常耻。
一医消息尽,布毛自何起。
要须六月息,不息不为已。
敢问二诗人,如何得意旨。

拼音版原文

退tuìzhīwénmíngshīyǒuhóu

shēngmíngsuīzūnwèiyǒngěr

huángchíqīngshānshúbiàndōu

ānchéngshuízhènzhīchūnàoshì

qiānrènnínggāochōngshíxìnměi

zuòlìngānnèirénqiánchēyúnguǐ

yǒuxiānhòuhòujìnjūn

zhífāngérmèiyuánshǐ

zhíchóuqiúzhūěr

zhēngzhīfěixīncǎiyānyòufēi

jìnjiāohánhóuzhòuchángchǐ

xiāojìnmáo

yàoliùyuèwèi

gǎnwènèrshīrénzhǐ

注释

退之:韩愈的字。
鸣:闻名。
侯喜:师长朋友。
声名:名声。
力:实力。
未勇:不鲁莽。
黄池:地名。
青山:地名。
都与鄙:都城和边鄙。
庵成:庵堂建成。
振:提振。
句出:诗句出众。
千仞:极高之处。
充实:内心丰富。
吾美:我真正的美。
前车:前人的教训。
轨:准则。
后进:后辈。
君子:君子。
执方:执着规则。
圆:变通。
俱野:兼备野性。
伐柯:砍柴。
诸迩:近处。
蒸之:煮饭。
匪薪:非柴薪。
芑:芑草。
韩与侯:韩愈和侯喜。
耻:羞愧。
消息:病情变化。
布毛:细微之事。
六月息:修养六个月。
不息:不停止。
得意旨:领会诗的深意。

翻译

韩愈凭借文章闻名,师长朋友都为之欢喜。
他的名声和实力同步增长,虽然地位尊崇,但并不鲁莽。
黄池和青山相邻,谁能分辨哪个是都城哪个是边鄙之地。
庵堂建成还需人来提振,诗句出众却像市场般喧闹。
即使我身处千仞高峰,内心充实才是真正的美。
这让我庵中的人都明白,前人的教训应作为遵循的准则。
遵循礼乐的顺序,后辈才能成为君子。
执着于规则而忽视变通,两者兼备怎能成为历史人物。
砍柴时固执于斧头,怎能期望从近处找到答案。
煮饭若非柴薪,采集也不应仅限于芑草。
亲近韩愈和侯喜,他们的步履常常让我感到羞愧。
一个医生如果不能把握病情变化,怎能称职。
必须要有六个月的修养,否则就不会停止。
请问两位诗人,你们是如何领会诗的深意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作品,名为《中隐庵和赵孺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友情赠答之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相互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

开篇“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通过“退之”即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字号,以文化名人代表高尚的文学追求,而“师友得侯喜”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精神上的相互欣赏和共享。

接下来的“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则是说即便是声名显赫,如韩愈一般的人物,也难免有所畏惧,不敢轻易行动。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重要性。

“黄池距青山,孰辨都与鄙”一句,则是借用地理环境来表达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黄池”、“青山”都是实指,也隐喻着文化的高低和雅俗之分,而“孰辨”则是询问,谁能辨别这些文化上的细微差别。

“庵成谁振之,句出闹如市”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文化交流的热烈场景。“庵成”指的是诗人与友人的聚会之地,而“谁振之”则是询问谁能够引领这样的文化交流,“句出闹如市”则形容了这种交流的活跃和热闹。

“千仞宁我高,充实信吾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坚持的文化理念的自信,以及对自身文化修养的肯定。

随后的“坐令庵内人,前车云可轨”则是说坐在庵中的朋友们,都能像前人的足迹一样,能够追寻和模仿先辈的文化成就。

“礼乐有先后,后进则君子”一句,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视,以及对于后来者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的责任感。

紧接着,“执方而昧圆,俱野那复史”则是说即便是一些不识时务、固守成见的人,也终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历史所淘汰。

“伐柯固执柯,畴克求诸迩”一句,则是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于文化修养和知识追求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于浅尝辄止者的批评。

“蒸之既匪薪,采焉又非芑”则是说像煮沸的水最终会蒸发一样,一些表面的学问也将一事无成,这里诗人强调了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

“近交韩与侯,步骤亦常耻”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交友标准的严格,即便是像韩愈、侯蒙这样的文化名人,也需要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才能够成为知己。

最后,“一医消息尽,布毛自何起。要须六月息,不息不为已”则是说如果对文化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没有得到满足,就如同布衣一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文化修养不断追求的决心。

“敢问二诗人,如何得意旨”则是询问这两位诗人(李廌与赵孺韵)是如何能够达到他们在文学上的高境界和精神寄托。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