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草舍绝风尘,空谷耕田学子真
泉咽恐劳经陇底,山深不觉有秦人。
手栽松树苍苍老,身卧桃园寂寂春。
唯有胡麻当鸡黍,白云来往未嫌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草舍:草屋。
绝:远离。
风尘:尘世喧嚣。
空谷:山谷。
学子:求学的年轻人。
真:真实。
泉咽:泉水低沉的响声。
恐劳:担心打扰。
秦人:古代秦地的人。
松树:长寿的松树。
桃园:隐居的地方。
寂寂:寂静无声。
胡麻:一种农作物。
鸡黍:鸡肉和小米饭。
嫌贫:嫌弃贫穷。
翻译
简陋的柴门草屋远离尘世喧嚣,学子在山谷中辛勤耕田,生活简单真实。泉水低吟,怕打扰了他过路的身影,山深僻静,仿佛与秦地的人烟渐行渐远。
亲手栽种的松树已苍老繁茂,身在寂静的桃园度过春天时光。
日常饮食只有胡麻和鸡肉米饭,但白云飘荡,来访者并不嫌弃这里的清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生活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柴门草舍绝风尘"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基调,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争,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里的“风尘”指的是世间的喧嚣和烦恼,“绝”则是断绝、隔绝之意。
"空谷耕田学子真"中,"空谷"形象渲染了一个宁静而偏远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耕田,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表明了一种坚守本心的决心。"学子真"则指的是通过这种隐居生活来学习和领悟生命中的真谛。
接下来的"泉咽恐劳经陇底,山深不觉有秦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隔绝。"泉咽"形容泉水细小而含蓄,"恐劳"则表达了一种担忧,即怕这种宁静被打扰。"经陇底"指的是泉水流过山谷底部,这里的“陇”可能是指秦陇一带的山地。"山深不觉有秦人"则强调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偏僻与隔绝,即使是在古代秦朝疆域内,也感觉不到外界的存在。
"手栽松树苍苍老,身卧桃园寂寂春"两句,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具体描写。"手栽松树"表明诗人亲手种植了松树,而这些松树已经长成了,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苍苍老"形容松树的古老与苍翠,给人以岁月沉淀之感。而"身卧桃园寂寂春"则是对诗人在春天安静地躺在桃花盛开的园中的一种享受,这里的“寂寂”形容了春日里宁静无声的情景。
最后,"唯有胡麻当鸡黍,白云来往未嫌贫"两句,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自我安慰和满足。"唯有胡麻当鸡黍"表明即使物质生活简朴,但也能自给自足,内心充实。"白云来往未嫌贫"则是说,即便是在这样简单的生活中,诗人也感到快乐而不觉得自己贫穷,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享受。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