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阮君浩,杨钦及其兄
出处:《题严陵送别卷》
明 · 蔡清
我未识江生,而知生之名。
生年始十六,文采动群英。
乃父严州守,其学见之行。
承家今有子,贤路拟相仍。
吾友阮君浩,杨钦及其兄。
与生同笔砚,临别莫为情。
千里驰书来,祈我赠诗声。
诗以道情志,不以供人事。
矧我非善鸣,何以塞君意。
虽然仁者赠言古有之,要之其言不必寄。
尝闻君子学为己,请赠此语当篇诗。
生年始十六,文采动群英。
乃父严州守,其学见之行。
承家今有子,贤路拟相仍。
吾友阮君浩,杨钦及其兄。
与生同笔砚,临别莫为情。
千里驰书来,祈我赠诗声。
诗以道情志,不以供人事。
矧我非善鸣,何以塞君意。
虽然仁者赠言古有之,要之其言不必寄。
尝闻君子学为己,请赠此语当篇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蔡清为严陵送别卷所作的题诗。诗中表达了对江生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诗中提到江生年仅十六岁,文采斐然,其父严州太守的学识也影响了他。蔡清将江生比作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品质,并预见到他未来在仕途上的发展。诗中还提及了朋友阮君浩及其兄杨钦,他们与江生一同学习,友情深厚。尽管蔡清自谦并非擅长表达情感之人,但仍应朋友之邀,写下此诗以表达心意。诗中强调了赠诗的目的在于抒发情感,而非仅为应酬之事。最后,蔡清引用了“君子学为己”的道理,表明赠诗的意义在于自我表达,而非形式上的礼节。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年轻才俊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