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白云生洞口,暮观明月照娑婆
出处:《山居颂》
宋 · 振禅师
呵呵呵,瘦松寒竹锁清波。
有时独坐磐陀上,无人共唱太平歌。
朝看白云生洞口,暮观明月照娑婆。
有人问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搅黄河。
有时独坐磐陀上,无人共唱太平歌。
朝看白云生洞口,暮观明月照娑婆。
有人问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搅黄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呵呵呵:笑声。瘦松:瘦弱的松树。
寒竹:寒冷的竹子。
锁:守望。
清波:清澈的波纹。
磐陀:山峰名。
共唱:一同歌唱。
太平歌:和平的歌曲。
洞口:山洞口。
娑婆:佛教术语,指世间。
居山事:在山中的生活。
三尺杖子:三尺长的手杖。
搅黄河:象征性地搅动黄河水。
翻译
笑声中,瘦弱的松树和寒冷的竹子守望着清澈的波纹。有时我独自坐在磐陀峰顶,无人与我一同歌唱和平的歌曲。
早晨欣赏洞口升起的白云,傍晚则观赏明亮月光照亮娑婆世界。
有人询问我在山中的生活,我只用三尺手杖在黄河边搅动一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得。诗人以"呵呵呵"起始,通过这种叹息声表达了一种淡然于世的情怀,接下来"瘦松寒竹锁清波"则生动地描绘出了山中萧瑟的景象和水流的清澈。
"有时独坐磐陀上,无人共唱太平歌"表明诗人偶尔会坐在岩石上,享受着孤独,但这种孤独并非寂寞,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足。山中没有人与他一起高声歌唱世间的繁华与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朝看白云生洞口,暮观明月照娑婆"则展示了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界保持着一致。清晨观赏洞口飘逸的白云,夜晚欣赏明月洒下的银辉,每一个时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最后两句"有人问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搅黄河"中,诗人回答了别人对他山居生活的询问。他以一根仅三尺长的木杖比喻自己的力量,却能"搅黄河",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强大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