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方施行,秋节已树立
出处:《咏旱三首 其一》
宋 · 曾几
骄阳方施行,秋节已树立。
田苗在膏肓,何道可副急。
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
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
田苗在膏肓,何道可副急。
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
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咏旱三首》中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夏季酷暑干旱,秋季即将来临但农田仍亟需雨水的情况。诗人以"骄阳方施行"开篇,形象地刻画出烈日炎炎的夏日景象,紧接着"秋节已树立"则暗示着时间紧迫,秋天的到来本应带来雨水,然而"田苗在膏肓",意味着作物因干旱而濒临枯死,亟待解救。
诗人运用"何道可副急"表达对解决旱情的急切期盼,然而"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又揭示出天空中虽有云雷预示可能下雨,但实际降雨效果微弱,无法缓解旱情。最后两句"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更是加重了紧迫感,仿佛秋天的脚步逼近,而及时的甘霖却还未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季可能仍是干旱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强烈的感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