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
出处:《迁村居二首 其二》
唐 · 李洞
歌乐听常稀,茅亭静掩扉。
槎来垂钓次,月落问安归。
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
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
槎来垂钓次,月落问安归。
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
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
注释
歌乐:音乐和歌声。常稀:常常难得。
茅亭:茅草亭。
静掩扉:静静地掩着门。
槎来:在江边的木筏上。
垂钓次:钓鱼的时候。
月落:月亮落下。
问安归:询问何时回家。
远客:远方的客人。
烧研:研磨的墨宝(可能指书信或书法)。
衲衣:僧衣。
眼前:眼前。
无俗事:没有烦扰的俗事。
松雨:松树下的雨。
蜀山辉:蜀地的山峦闪闪发光。
翻译
音乐和歌声常常难得听到,茅草亭静静地掩着门扉。在江边的木筏上钓鱼,月亮落下时询问何时回家。
远方的客人传递研磨的墨宝,幽静的鸟儿围观我穿着的僧衣。
眼前没有烦扰的俗事,只有松雨洒落在蜀地的山峦上,闪闪发光。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意境的作品,诗人以淡定和从容的心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
"歌乐听常稀,茅亭静掩扉。"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在这里,“歌乐”指的是音乐或歌声,但“听常稀”说明这些声音并非频繁可闻,而是偶尔传来;“茅亭静掩扉”则描绘了一种隐居生活中的宁静和孤独,诗人似乎在茅草覆盖的小屋中关闭了尘世的喧嚣。
"槎来垂钓次,月落问安归。"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田园生活。“槎来”可能指的是树木间挂钩垂鱼的景象,而“垂钓次”则暗示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捕鱼方式;“月落问安归”则表达了夜色降临时,诗人关心远方家人的平安,以及对归家的渴望。
"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隔绝尘世的生活状态。“远客”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人,而“传烧研”可能是指远方来客带来的信息或是烧制药材的过程;“幽禽看衲衣”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甚至连野鸟都能观察到诗人的简朴衣着。
"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 最后两句则总结了诗人对现世的态度和他所居住环境的美好。“眼前无俗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松雨蜀山辉”则描绘了一个雨中松林与远处蜀山相映成趣的景象,既有静谧也有壮丽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淡雅的笔触、深邃的意境和对自然美好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种生活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