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
出处:《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
宋 · 苏轼
鹅溪清丝清如冰,上有千岁交枝藤。
藤生谷底饱风雪,岁晚忽作龙蛇升。
嗟我虽为老侍从,骨寒只受布与缯。
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
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
醉中倒著紫绮裘,下有半臂出缥绫。
封题不敢妄裁剪,刀尺自有佳人能。
遥知千骑出清晓,积雪未放浮尘兴。
白须红带柳丝下,老弱空巷人相登。
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
藤生谷底饱风雪,岁晚忽作龙蛇升。
嗟我虽为老侍从,骨寒只受布与缯。
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
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
醉中倒著紫绮裘,下有半臂出缥绫。
封题不敢妄裁剪,刀尺自有佳人能。
遥知千骑出清晓,积雪未放浮尘兴。
白须红带柳丝下,老弱空巷人相登。
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
注释
鹅溪:鹅溪,古代地名,此处指代清澈的溪流。清丝:清澈的流水。
千岁交枝藤:形容古老而繁茂的藤蔓。
饱风雪:经历过严酷的风雪。
龙蛇升:比喻藤蔓在冬季突然生长茂盛。
老侍从:年老的侍从官。
布与缯:粗布和丝绸,指简朴衣物。
锦衾:华丽的被子。
芒刺在背膺:形容心中不安或压力大。
髯卿:对有胡须的人的尊称,此处可能指友人。
川方增:比喻福禄像江水一样不断增多。
紫绮裘:紫色丝绒长袍。
封题:包裹衣物的封套。
佳人:这里指擅长女工的女子。
积雪:厚厚的积雪。
老弱空巷:形容街道上只有老弱之人。
奇纹:奇特的花纹。
无人憎:没有人讨厌。
翻译
鹅溪的清流清澈如冰,河面生长着千年古藤交错。藤本生长在山谷底部,历经风雪洗礼,年终时分仿佛龙蛇般腾跃而起。
我虽年迈,仍是侍从,身体寒冷只能穿布衣。
床头的锦绣被褥还未迎接客人,却让我感到如芒刺在背。
哪比得上你,晚年地位尊贵,福禄如同江水不断上涨。
醉酒时披着紫色丝绒大衣,衣下露出半截缥缈的丝质衣袖。
不敢随意裁剪,自有巧手女子能胜任精细之事。
想象着清晨千骑出行,积雪未消,尘埃未起。
白发红带随柳絮飘落,老弱之人聚在空巷,相互扶持。
只需让奇特的纹饰显现于衣领,尽管我须发斑白,无人厌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内心世界。"鹅溪清丝清如冰,上有千岁交枝藤",开篇即以清澈的溪水和盘旋的古藤作为背景,设置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嗟我虽为老侍从,骨寒只受布与缯"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于年龄增长、体力衰退的无奈。
"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这两句,通过对物质条件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然而,在接下来的"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中,却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乐观向上的情绪。
"醉中倒著紫绮裘,下有半臂出缥绫"一句,以诗人酒后的潇洒姿态,展示了他在精神世界中的解脱和自由。紧接着的"封题不敢妄裁剪,刀尺自有佳人能"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有信心,但同时也保持着谦逊。
最后几句"遥知千骑出清晓,积雪未放浮尘兴。白须红带柳丝下,老弱空巷人相登",通过描绘清晨的骑士和积雪下的宁静,以及诗人自身的衰老与孤独,再次强调了主题。而"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则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肯定,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自在和超脱始终如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