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虽与同,极则岂见独
出处:《和韵 其三》
宋 · 韩淲
人生本无情,掩苒受风竹。
徒亲笔砚劳,造作漫盈轴。
宾亲偶成集,禅榻不待速。
清欢虽与同,极则岂见独。
坐中憎点头,任彼屐满屋。
徒亲笔砚劳,造作漫盈轴。
宾亲偶成集,禅榻不待速。
清欢虽与同,极则岂见独。
坐中憎点头,任彼屐满屋。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和韵(其三)》。诗中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虚幻,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人生本无情,掩苒受风竹”以“风竹”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易逝,暗示人生如同随风摇曳的竹子,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接着,“徒亲笔砚劳,造作漫盈轴”表达了对文人生活劳碌却难以实现真正价值的无奈与讽刺。诗人似乎在说,尽管他们勤奋地写作,但最终的作品却只是堆积如山,缺乏真正的意义。
“宾亲偶成集,禅榻不待速”描述了朋友聚会的场景,但这种相聚并不长久,如同等待禅榻的客人一样,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短暂和不可靠的观察。
“清欢虽与同,极则岂见独”则进一步探讨了快乐的本质。即使与他人共享快乐,但真正的孤独感依然存在,无法被完全消除。这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坐中憎点头,任彼屐满屋”描绘了一个聚会的场景,其中有人在点头附和,但也有人独自站立,不受他人影响。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也是对个人独立思考与坚持自我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具有普遍的人类共通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