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
出处:《东归有怀》
唐 · 温庭筠
晴川通野陂,此地昔伤离。
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
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
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
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晴川:明亮的河面。野陂:野外池塘。
昔:过去。
伤离:感到悲伤离别。
迹:足迹。
常在:始终存在。
独来:独自前来。
自知:自己清楚。
鹭:鹭鸟。
眠:睡觉。
茭叶:水生植物叶片。
折:折断。
鱼静:鱼儿安静。
蓼花:一种水生植物。
垂:低垂。
无限:无尽的。
高秋:深秋。
泪:泪水。
扁舟:小船。
极路岐:尽头的岔路口。
翻译
阳光照耀下的平原通向野外池塘,这里曾让我悲伤离别。过去的足迹虽仍在,独自前来心中自明。
白鹭在折断的茭叶上沉睡,鱼儿静伏在低垂的蓼花旁。
无尽的秋意引发我满目泪水,小舟漂泊在尽头的岔路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离别之地的无限感慨。首句"晴川通野陂",通过鲜明的视觉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阳光灿烂、水流通畅的平原世界。
接下来的"此地昔伤离",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这里曾经是他离别之处,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第三句"I去迹常在",进一步强调了往日足迹依旧如故,而第四句"独来心自知"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只言片语。
随后两句"鹭眠茭叶折,鱼静蓼花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鹭在稻草叶下安然入睡,水中的鱼儿在蓼花轻垂之下静静地游弋。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淡定。
最后两句"无限高秋泪,扁舟极路岐",则是诗人在感慨中流下的眼泪,他驾着小舟,在纵横交错的小路上行进,心中的思绪和眼前的景色交织成一幅深秋的画面。泪水如同高远的秋意一般,无边无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不舍与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出一个充满哲理的田园生活画卷,同时也是一曲悠长的离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