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漫灭字斓斑,眼倦颓然整顿闲
古书漫灭字斓斑,眼倦颓然整顿闲。
以法为亲疏世相,视身如幻寄人间。
业缘有尽今脱手,老态无因日上颜。
已办一瓢期涧饮,要刳馀润到昆山。
以法为亲疏世相,视身如幻寄人间。
业缘有尽今脱手,老态无因日上颜。
已办一瓢期涧饮,要刳馀润到昆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侵蚀的古书,字迹斑驳,眼睛疲倦,于是整理思绪,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以法为亲疏,将自己视为世间的一场幻象,寄身于人世。他意识到业缘终有尽头,年华渐逝,面容日渐苍老。然而,他已准备好一瓢水,期待在山涧中饮水解渴,同时希望这余下的滋润能到达更遥远的地方,象征着心灵的追求与扩展。
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通过焚毁笔砚,诗人似乎在放弃世俗的束缚,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而“读高僧昙谛传”则暗示了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和借鉴,希望通过阅读高僧的故事,获得心灵的启示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