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
出处:《寄崔象之国博》
宋 · 韩琦
知君为邑解铜章,却复先庐坐葆光。
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
满庭脩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
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
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
满庭脩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
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名为《寄崔象之国博》。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崔象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官场生活的理解与关怀。首句“知君为邑解铜章”表达了对崔象之从政经历的了解和敬意,“却复先庐坐葆光”则暗示其回归田园生活的选择,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两句,通过描述友人在自然境遇中忘却尘世烦恼,追求内心平和的状态,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满庭脩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描绘了友人居所周围环境的清雅,修竹与幽兰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独特的风韵,进一步烘托出友人的品格。最后,“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表达了对友人选择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然物外精神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