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见落山泉,折折濯嶙峋
出处:《宿洞山寺》
明 · 释今沼
秋日淩我襟,况我筇笠新。
一去三十里,溪山迥无邻。
始见落山泉,折折濯嶙峋。
山雨昨夜霁,秀色开微颦。
主人山半逢,恋犬亦逡巡。
沧溟际檐溜,泱漭西崦轮。
远屿若浮瓠,?气如冶银。
净榻息閒房,萧瑟随我身。
境寂到深寐,所历似前因。
巢禽警霜钟,呦鹿骇草人。
锄芋临当煮,折枝临当薪。
夙予抱微愿,安居亦行勤。
少饮不吾与,聊且娱斯晨。
彼石如彼泉,终与朋辈亲。
一去三十里,溪山迥无邻。
始见落山泉,折折濯嶙峋。
山雨昨夜霁,秀色开微颦。
主人山半逢,恋犬亦逡巡。
沧溟际檐溜,泱漭西崦轮。
远屿若浮瓠,?气如冶银。
净榻息閒房,萧瑟随我身。
境寂到深寐,所历似前因。
巢禽警霜钟,呦鹿骇草人。
锄芋临当煮,折枝临当薪。
夙予抱微愿,安居亦行勤。
少饮不吾与,聊且娱斯晨。
彼石如彼泉,终与朋辈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访洞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景色的变化,从清晨的山雨初晴,到山泉潺潺,再到远山如浮瓠,云雾缭绕,每一幅画面都生动而富有诗意。
诗人不仅欣赏了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他遇到了山间的主人,与之交谈,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在静谧的环境中,诗人仿佛进入了深沉的梦境,与自然界的生灵产生了共鸣。鸟儿的啼鸣、鹿的惊动、农夫的劳作,这些日常景象在他眼中都充满了禅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即使少饮也愿意享受这美好的一天。他将石头和泉水视为朋友,象征着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亲密关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