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折芦人已去,充军说法事无多
明 · 释今无
天教斯道入蓬婆,微服何如赭服过。
航海折芦人已去,充军说法事无多。
披衣未可遮霜雪,破胆曾经混佛魔。
自许一枝横古塞,至今金策挂庭柯。
航海折芦人已去,充军说法事无多。
披衣未可遮霜雪,破胆曾经混佛魔。
自许一枝横古塞,至今金策挂庭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在大安十年后,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诗人以“天教斯道入蓬婆”开篇,暗示了自己修行之路的艰难与不凡,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他进入蓬莱仙境般的地方修行。接着,“微服何如赭服过”一句,表达了诗人以平民身份而非僧侣的身份穿越险境的不易与独特经历。
“航海折芦人已去,充军说法事无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航海与充军的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不同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折芦象征着航行中的困难,而充军则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流放与磨砺。尽管如此,诗人并未放弃传播佛法的使命,即使是在充军期间,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与责任。
“披衣未可遮霜雪,破胆曾经混佛魔”,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修行过程中的艰苦与挑战。披衣难挡严寒霜雪,象征着修行路上的艰难与孤独;“破胆曾经混佛魔”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内心与外界的斗争时的勇气与决心,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曾放弃对佛法的追求。
最后,“自许一枝横古塞,至今金策挂庭柯”两句,诗人以自比为横跨古塞的一枝独秀,象征着自己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坚守信念,如同金策(一种古代的计数工具)挂在庭院的树枝上,不仅代表着他的成就与地位,更寓意着他精神的永恒与传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以及对佛法坚定不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