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川趋渤碣,一柱际乾坤全文

百川趋渤碣,一柱际乾坤

宋 · 刘攽
步至东山表,才知岳镇尊。
百川趋渤碣,一柱际乾坤
托始无怀氏,谈更洛诵孙。
后王崇检玉,方士说天门。
岩石居凝命,群峰远骏奔。
阴阳殊雨霁,朝夕异凉温。
学者讥秦事,功臣誓汉恩。
气连沧海碧,影变浊河浑。
候日来丁夜,扪星待合昏。
仙真疑史阙,宫殿谨司存。
落水雷穿谷,危松珀拥根。
更寻宣父志,雅意属崦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泰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地位。

首先,诗人通过“步至东山表,才知岳镇尊”两句,直接点明了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崇高地位。接着,“百川趋渤碣,一柱际乾坤”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泰山作为天地之间的支柱,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流,象征着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托始无怀氏,谈更洛诵孙”两句,将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其中,提到它与古代帝王和儒家文化的关联,进一步提升了泰山的文化价值。接下来,“后王崇检玉,方士说天门”则暗示了泰山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岩石居凝命,群峰远骏奔”描绘了泰山的地理特征,岩石稳固,群峰环绕,展现出其独特的地貌之美。“阴阳殊雨霁,朝夕异凉温”则通过对比日夜的气候变化,突出了泰山的气候多样性。

“学者讥秦事,功臣誓汉恩”两句,借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泰山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的思考。“气连沧海碧,影变浊河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泰山与大海、河流的紧密联系。

最后,“候日来丁夜,扪星待合昏”表现了人们对泰山的敬畏之心,即使在夜晚也愿意等待,以期能更好地欣赏到泰山的美。“仙真疑史阙,宫殿谨司存”则表达了对泰山神秘与神圣性的追求与尊重。“落水雷穿谷,危松珀拥根”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水流穿谷,松树坚韧,珀石镶嵌,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

“更寻宣父志,雅意属崦昆”则以孔子的志向为引,表达了对泰山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对后世学者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泰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