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流离呼伯叔,时方灾难又干戈
出处:《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
清 · 黄遵宪
《南风》不竞死声多,生不逢辰可若何!人尽流离呼伯叔,时方灾难又干戈。
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
闻说牙璋师四起,将军翻用老廉颇。
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
闻说牙璋师四起,将军翻用老廉颇。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其二)》,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首句“《南风》不竞死声多”,以《南风》比喻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混乱,暗示了民不聊生的现状。接着,“生不逢辰可若何”表达了对生不逢时的无奈与哀叹,强调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人尽流离呼伯叔,时方灾难又干戈”描绘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百姓四处流离失所,呼唤着亲人,生活充满了苦难和危险。
“诸公竟以邻为壑,一夜喧呼贼渡河”揭示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将灾难转嫁给他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不公。这里使用“邻为壑”这一典故,形象地展现了统治者的自私与冷漠。
最后,“闻说牙璋师四起,将军翻用老廉颇”表达了对正义力量的期待,暗示了民间自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寻求改变的决心。其中,“牙璋师”象征着正义之师,“老廉颇”则代表了虽年老但仍能为国效力的英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勇敢抵抗黑暗势力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清代末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黄遵宪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寓意深远的比喻,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