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思得君诗,古健写奇秀
出处:《忆山示圣俞》
宋 · 欧阳修
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
东城一堠馀,高下渐冈阜。
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后。
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
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
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
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
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
涧荒惊麇奔,日出飞雉雊。
盘石屡攲眠,绿岩堪解绶。
幽寻叹独往,清兴思谁侑。
其西乃三峡,崄怪愈奇富。
江如自天倾,岸立两崖斗。
黔巫望西属,越岭通南奏。
时时县楼对,云雾昏白昼。
荒烟下牢戍,百仞寒溪漱。
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
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
巉巉起绝壁,苍翠非刻镂。
阴岩下攒丛,岫穴忽空透。
遥岑耸孤出,可爱欣欲就。
惟思得君诗,古健写奇秀。
今来会京师,车马逐尘瞀。
颓冠各白发,举酒无茜袖。
繁华不可慕,幽赏亦难遘。
徒为忆山吟,耳热助嘲诟。
东城一堠馀,高下渐冈阜。
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后。
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
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
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
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
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
涧荒惊麇奔,日出飞雉雊。
盘石屡攲眠,绿岩堪解绶。
幽寻叹独往,清兴思谁侑。
其西乃三峡,崄怪愈奇富。
江如自天倾,岸立两崖斗。
黔巫望西属,越岭通南奏。
时时县楼对,云雾昏白昼。
荒烟下牢戍,百仞寒溪漱。
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
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
巉巉起绝壁,苍翠非刻镂。
阴岩下攒丛,岫穴忽空透。
遥岑耸孤出,可爱欣欲就。
惟思得君诗,古健写奇秀。
今来会京师,车马逐尘瞀。
颓冠各白发,举酒无茜袖。
繁华不可慕,幽赏亦难遘。
徒为忆山吟,耳热助嘲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夷陵山:地名, 属于古代荆州地区。堠:古代测量距离的单位。
冈阜:起伏的山丘。
祗:恭敬地做。
卉:花草。
缬绣:色彩斑斓的丝织品。
颓崖:崩塌的山崖。
耕耨:耕田除草。
麇:鹿类。
解绶:解开衣带, 比喻轻松或解脱。
攒丛:密集的丛林。
岫穴:山洞。
孤出:突出, 独立。
京师:古代指首都。
颓冠:形容人衰老。
茜袖:红色的衣袖, 代指女子。
嘲诟:嘲笑和辱骂。
翻译
我思念夷陵的山,山势错综复杂难以穷尽。东城外一堠多,地势高低起伏是山岗。
群峰连绵不断,四周望去空旷无边。
回忆起那时,我忙于官职琐事,大小事物都曾亲历。
那时秋花盛开,山谷间如同堆满了彩色的锦绣。
树林干枯,松树皮如鳞片般皱裂,山石显得瘦削。
走过断裂的小径,耳边是山崖边泉水的潺潺声。
深入前行遇见平原,古老风俗中可见农夫耕作。
山涧荒芜,野兽奔逃,日出时野鸡鸣叫。
大石上多次倚睡,绿色岩石仿佛能解开束缚。
独自探寻感叹,清雅的兴致却无人共享。
西面是壮丽的三峡,险峻奇特,景色丰富。
江水仿佛从天而降,两岸峭壁对峙如斗。
黔巫之地向西延伸,越过岭脉可达南方。
时常在县城楼上眺望,云雾缭绕,白昼也变得模糊。
荒烟笼罩着牢戍,深深的溪流冲刷着百丈悬崖。
虾蟆喷出的水帘,甘甜如美酒。
也曾到过黄牛,停船聆听猿猴的叫声。
陡峭的峭壁拔地而起,青翠欲滴,无需雕琢。
阴暗的岩石下生长着密集的丛林,山洞忽然透出光亮。
远方的山峰孤独耸立,令人喜爱,想要靠近。
只想读你的诗,古朴刚健,描绘出奇异秀美的景象。
如今相聚京城,车马喧嚣,满目尘土。
我们都已白头,举杯无佳人共饮。
繁华不再向往,幽静的赏景也难以重逢。
只能吟唱山间的回忆,热切的言辞中夹杂嘲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忆山示圣俞》,诗人通过对夷陵山的回忆,展现了山势的错综复杂和四季景色的变化。他细致描绘了山岭的起伏、群峰相连、秋花烂漫、林木老石的景象,以及山中的动物活动和人迹。诗人还提到了三峡的险峻壮观,江流如瀑,两岸峭壁对立,以及黄牛地方的奇特风光。
在诗中,欧阳修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以及与友人圣俞共享这些清幽之趣的愿望。然而,现实中的京城生活繁忙喧嚣,与过去的宁静生活形成对比,令人感叹繁华不再,幽赏难再。诗人只能借吟咏山水以抒发情怀,而这种怀旧之情也引来了一些嘲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古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夷陵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