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鞍莫问尘多少,马耳冥濛不见尖
出处:《灰洞》
宋 · 范成大
塞北风沙涨帽檐,路经灰洞十分添。
据鞍莫问尘多少,马耳冥濛不见尖。
据鞍莫问尘多少,马耳冥濛不见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塞北:指北方的沙漠地区。风沙:强劲的风夹杂着大量沙尘。
涨帽檐:形容风沙大到使帽子边缘都积满了尘土。
灰洞:形容环境阴暗且布满灰尘的洞穴。
十分添:更增添了一倍的艰难。
据鞍:骑在马背上。
莫问:不必询问。
尘多少:沿途有多少灰尘。
马耳:马的耳朵。
冥濛:形容视线模糊不清。
不见尖:看不见远处的细节。
翻译
北方的风沙吹得帽檐都堆积起来,行走在满是灰尘的洞穴中,更加增添了几分艰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塞北旅途中的艰辛与荒凉景象。首句"塞北风沙涨帽檐",通过"风沙涨帽檐"形象地展现了边塞之地风大沙猛,连帽檐都难以抵挡,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次句"路经灰洞十分添"进一步描绘了行进路线的艰难,"灰洞"可能是指沿途的灰暗、沉寂之地,给人以阴冷和压抑之感。
"据鞍莫问尘多少",诗人骑在马背上,尽管尘土飞扬,但他并不关心具体的尘埃多少,表现出旅人专注于赶路,对周遭环境的漠视,也反映出内心的坚韧和决心。最后一句"马耳冥濛不见尖"则以马的视角来写,即使尘土弥漫,连马耳都看不清,强化了环境的混沌和迷茫,同时也寓言了人在困境中视线受限,只能专注于眼前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塞北旅途的艰苦,以及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边塞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