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谢邑中少,无惊池上鸥
出处:《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
唐 · 卢纶
泉清兰菊稠,红果落城沟。
保庆台榭古,感时琴瑟秋。
硕儒欢颇至,名士礼能周。
为谢邑中少,无惊池上鸥。
保庆台榭古,感时琴瑟秋。
硕儒欢颇至,名士礼能周。
为谢邑中少,无惊池上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泉清:泉水清澈透明。兰菊稠:兰花和菊花繁多。
保庆:指古老的建筑或地名,象征悠久的历史。
琴瑟秋:琴瑟,古代弦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此处指秋天的思绪。
硕儒:博学的人,学者。
名士:有名望的士人。
礼能周:礼仪周到,待人接物得体。
邑中少:城里的年轻人。
无惊:不要惊动。
池上鸥:池塘上的鸥鸟,常用来象征宁静的生活。
翻译
泉水清澈,兰花和菊花茂盛,红色果实坠落在城边的水沟。保庆台榭古老而庄重,秋天来临,琴瑟之音唤起时光的感慨。
博学之士们欢聚一堂,知名人士以礼相待,交往周全。
请告诉城中的年轻人,不要惊扰池塘上的白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宴集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古典文化的赞赏。开篇“泉清兰菊稠,红果落城沟”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泉水清澈,映照着兰花和菊花的盛放,而红色的果实则在古老的城墙下轻轻坠落,这些细节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景象。
接着,“保庆台榭古,感时琴瑟秋”两句,诗人提到了历史悠久的保庆台和古代乐器琴瑟,这不仅强化了时间背景,也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这里的“感时”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感受。
中间四句,“硕儒欢颇至,名士礼能周。为谢邑中少,无惊池上鸥。”写出了宴集中的温馨气氛和文人的雅致举止。“硕儒”指的是有学问的君子,他们在宴会上欢聚,互相倾诉着自己的志趣。名士之间礼节周全,这种文化修养的展现让人感受到古代士大夫间的情谊和风范。而“为谢邑中少,无惊池上鸥”则表明诗人对宴会中的平和气氛表示赞赏,连池塘上的鸟儿都未被惊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文化活动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一个文雅而宁静的秋夜聚会场景。这种结合了山水田园与士人交游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