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诸湛漏魄,指顾尽纤息
泊船瓜州口,风雨系黑日。
冒雨访老胡,翛然出萝荜。
壁间十弟子,云是王维笔。
生者今何在,别有一丈室。
相期同过之,佳思久披拂。
差池成独往,敢惮泥没膝。
投鞭望横参,露重衣如湿。
方诸湛漏魄,指顾尽纤息。
目眩神为清,壶冰荡肝膈。
亹亹相问劳,软语皆中律。
颇怪不预知,有似惊暴客。
杈牙荐炉红,柔脆脩林茁。
老泪感陆生,明盘皎霜橘。
木鱼动晓堂,永味固南毕。
百年惊枯槁,平日胶在漆。
幅巾行此时,岁暮悲蟋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仪在雨中独自探访宝觉禅寺的经历,以及与宝觉禅师的会面和交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首句“梦寝东南游,金山居第一”,以梦境开始,表达了诗人对东南方向的向往,将金山视为旅行中的首选之地。接着,“泊船瓜州口,风雨系黑日”描绘了诗人抵达瓜洲时的景象,风雨交加,天色昏暗,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
“冒雨访老胡,翛然出萝荜”表现了诗人不畏风雨,坚持探访宝觉禅师的决心。“壁间十弟子,云是王维笔”则提到宝觉禅寺内有十位弟子的画像,疑似出自唐代著名画家王维之手,暗示了禅寺的历史悠久和艺术价值。
“生者今何在,别有一丈室”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宝觉禅师所在之处的探寻。“相期同过之,佳思久披拂”则是诗人与宝觉禅师之间的约定,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差池成独往,敢惮泥没膝”描述了诗人独自前往禅寺的情景,面对泥泞的道路,他依然勇敢前行。“投鞭望横参,露重衣如湿”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但诗人并未因此退缩。
“方诸湛漏魄,指顾尽纤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和感悟,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目眩神为清,壶冰荡肝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亹亹相问劳,软语皆中律”展现了诗人与宝觉禅师之间的对话,言语温和而富有哲理。“颇怪不预知,有似惊暴客”则反映了诗人对禅师言行举止的惊讶和不解。
“杈牙荐炉红,柔脆脩林茁”描绘了禅寺内的炉火和生长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温暖和自然的生机。“老泪感陆生,明盘皎霜橘”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木鱼动晓堂,永味固南毕”暗示了禅寺晨钟暮鼓的生活节奏,以及对佛法的深入理解。“百年惊枯槁,平日胶在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幅巾行此时,岁暮悲蟋蟀”则以一幅简朴的行装,描绘了诗人年老时的孤独和对岁月流逝的哀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