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出处:《镂鸡子》
唐 · 骆宾王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有幸遇到清明节,欣喜遇见老练的友人。雕刻花朵比美姿态,描绘月亮竞相展现新眉。
舞罢月色依然明亮,诗作完成共论春天。
谁能理解怀才之人,他的美声尚未在清晨吟唱。
注释
幸遇:恰巧遇到。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旧练人:老练的朋友,指有经验的人。
刻花:雕刻花朵。
脸态:面部表情。
写月:描绘月亮。
月:月亮。
眉新:新颖的眉形设计。
晕罢:舞动完毕。
空馀:剩下。
诗成:诗作完成。
并道:一起谈论。
春:春天。
怀玉者:怀才不遇的人。
含响:含蓄的声音。
未吟晨:尚未在清晨吟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与旧友相遇的欢乐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感情。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表明诗人在清明时节有幸遇见了久违的朋友,这里的“旧练人”指的是与诗人有共同经历或志趣相投的人。这样的开篇设定了一种温馨和愉悦的情感基调。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这两句则是形容诗人与友人的交流之美妙,他们就像在刻画春天的花朵,争相表现各自的风采;又像是书写着夜空中明亮的月亮,以此来比喻他们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创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景象,月色渐褪,诗歌已然完成,与友人共同畅谈着春天的美好。这里,“晕罢”指的是月光渐渐消散,而“空馀月”则是余留在夜空中的明月。
最后两句“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这里,“怀玉者”可能隐喻着持有高洁品格的人,而“含响未吟晨”则意味着虽然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回响,但还没有将这些情感倾诉而出,尤其是在清晨之时,这种感觉更是深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文学创作的美好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友情以及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