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无不可,安往不熙熙
出处:《求信吟》
宋 · 邵雍
始则求人信,有知有不知。
既而求自信,人或多知之。
今我不求信,何人更起疑。
无可无不可,安往不熙熙。
既而求自信,人或多知之。
今我不求信,何人更起疑。
无可无不可,安往不熙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始则:起初。求人信:寻求他人的信任。
有知有不知:有些知道我,有些不知道。
既而:后来。
求自信:追求自我信任。
人或多知之:他人可能大多了解我。
今我不求信:如今我不再寻求信任。
何人更起疑:谁又会对我产生怀疑。
无可无不可:无论可与否。
安往不熙熙:何处去都能自得其乐。
翻译
起初寻求他人的信任,有些知道我,有些不知道。后来我追求自我信任,他人可能大多了解我。
如今我不再寻求信任,谁又会对我产生怀疑。
无论可与否,都无所谓,何处去都能自得其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求信吟》,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信任与自我认知的关系。首句“始则求人信”表达了起初人们依赖他人的认可和信任;“有知有不知”则揭示了人皆有所不知,难免会有误解或疑惑。接着,“既而求自信”表明随着成长,个体开始寻求自我认知,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人或多知之”暗示了他人可能对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今我不求信”,意味着不再过分追求外界的认可,转向内心的平静。“何人更起疑”进一步强调,当一个人不再向外寻求信任时,反而减少了他人对他产生怀疑的可能性。最后两句“无可无不可,安往不熙熙”传达出一种随和自在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内心都能保持平和,生活自然充满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人际关系中,过度追求他人的信任不如建立自我信心,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