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出处:《居夷行》
宋 · 陈与义
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
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
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
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
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
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馀日。
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
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
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
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
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馀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遭乱:战乱。承平:和平。
居夷:身处异乡。
中原:中原地区。
江不平:江面波涛汹涌。
万里:极言距离。
黄帝乐:古代传说中的乐曲。
川杲杲:阳光明媚。
君山:湖南岳阳的名山。
岁暮:年底。
书生:读书人。
老:衰老。
扬州云气:扬州的云雾。
费私祷:徒然个人祈祷。
后胜误齐:后胜误国之事。
莫追:无法挽回。
范蠡图越: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兴的故事。
当若为:应当如何借鉴。
皇天:上天。
经纶:治理国家。
群公:众位公卿。
馀日:剩余的日子。
翻译
历经战乱才深知和平的快乐,身处异乡更觉中原的美好。十月的巴陵江面不平静,万里北风将旅人吹得摇摇欲坠。
洞庭湖畔树叶稀疏,秋声渐止,只剩阳光照耀江面。
君山挺立在岁末,湖南的天空映衬下如被清扫一般明亮。
世间多有壮志未酬的哀伤,战争未息,书生已老。
扬州云雾沉闷不散,我频频回首,徒然祈祷岁月静好。
齐国的后胜误国,已无法挽回,范蠡助越王勾践的故事应如何借鉴。
苍天或许有悔过之意,君子应谨慎把握治国的时机。
但愿诸位公卿能辅佐朝廷稳固,我只求安度余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居夷行》,通过个人流离失所的经历,表达了对战乱动荡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首句“遭乱始知承平乐”直接揭示了诗人对战乱的切身感受,对比和平时期的幸福。接着,“居夷更觉中原好”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更加怀念中原的故乡之情。
诗中“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描绘了秋天湘江的景象,寓言战乱带来的动荡不安,让旅人倍感艰辛。“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借景抒情,以黄帝乐曲的结束象征着战乱的寂静,但江面的明亮却暗示着危机犹在。
“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写出了君山的孤独和湖南的清冷,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忧虑。“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无奈,以及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借扬州的静止之云,寓言战事的胶着,诗人徒然祈祷和平。“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引用历史典故,表达对决策失误的反思,以及对明智抉择的渴望。
最后两句“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寄寓了对上天可能的悔过和对国家治理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能谨慎对待治国方略。“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馀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安宁的期盼。
整体来看,《居夷行》是一首寓言深沉、情感丰富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深刻体验和对和平的深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