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心尚壮,引镜鬓俄翁
仁何如管仲,恩罔极王通。
王必三微谨,天为一大公。
五行应过眼,万字佛头胸。
治国运掌上,经书满腹中。
凭栏心尚壮,引镜鬓俄翁。
锡屈天生德,教咸黄览忠。
齐夷靡瞻骋,内外诅万讧。
一酌泉流浊,四知囊匮丰。
咏觞聊畅叙,羹水辨和同。
不当陈三价,难逃黄九穷。
注释
畏爱:畏惧与爱心。衰日:逐渐衰退的日子。
仁何如管仲:仁德如同管仲般伟大。
恩罔极:恩惠无边。
王必三微谨:王者需细致谨慎。
天为一大公:天地公正无私。
翻译
畏惧爱心渐消退,清平和顺之风兴起。仁德比肩管仲,恩泽深厚似王通。
王者须谨慎细微,天地公正无私。
五行法则如过眼云烟,佛理深藏于胸襟。
治理国家如掌上明珠,满腹经纶智慧无穷。
倚栏杆心志依旧豪迈,照镜子却已白发苍苍。
天赋美德被赐予,教育皆以忠诚为本。
内外安宁无纷争,齐夷和睦共处。
一壶浊酒寓意世事繁复,四海之富充实内心。
举杯共饮,畅谈人生,分辨和谐与分歧。
不应只看重世俗价值,难以逃脱人生的困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君子形象,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德才兼备、治国有道的理想追求。
“畏爱盾衰日,清和夷惠风”一句,诗人借用了“盾衰”这一古代礼器的名称,以此来形容那日光之美好,暗示了一种恭敬之心。同时,“清和夷惠风”则传达出一种温和而又充满仁爱的气息,彰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环境的向往。
“仁何如管仲,恩罔极王通”两句通过对古代圣贤管仲与王通的仁德之举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圣贤之道的崇敬和追求。这里的“罔极”意味着恩泽广大无边。
接下来的“王必三微谨,天为一大公”则进一步描绘了一位君子的形象,这里的“三微”可能指的是细微、深远和慎重,而“天为一大公”则是表达了对于自然法则的顺应与尊崇。
“五行应过眼,万字佛头胸”两句中,“五行”指的是五种基本道德,“过眼”意味着这些道德都经过诗人深思熟虑,“万字佛头胸”则形容诗人的内心世界博大精深,如同佛家所说的“佛头”般庄严肃穆。
“治国运掌上,经书满腹中”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治国安邦的信念和对经典学问的渴望与积累。
“凭栏心尚壮,引镜鬓俄翁”两句,则描绘了一位老者依然保持着昔日壮志雄心的情景,“引镜”则是老人对于时光流逝的一种感慨。
最后几句,“锡屈天生德,教咸黄览忠。齐夷靡瞻骋,内外诅万讧。一酌泉流浊,四知囊匮丰。咏觞聊畅叙,羹水辨和同。不当陈三价,难逃黄九穷”则是诗人对于德行的修养、教化的传承以及内心世界的自我审视与批判。这段落中充满了对道德修持、知识积累和治国理念的探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个人品性的严格要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引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审视,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