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出处:《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
唐 · 施肩吾
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
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您,指代某人。废:放弃。
行程:出行计划。
一县官人:全县的官员。
是:成为。
酒朋:饮酒的朋友。
共忆:共同回忆。
襄阳:地名,今湖北襄阳。
同醉处:一起醉酒的地方。
尚书: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指地位较高的人。
纳:接过。
银觥:银制的酒杯。
翻译
为了你我三天放弃了行程,全县的官员都成了饮酒的朋友。我们一起回忆在襄阳一同醉酒的地方,尚书大人席上接过银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因缘际会、重逢故人的欢愉情景。诗人在旅途中,意外地与旧友相遇,便不顾行程之急迫,停留下来共同享受那份难得的聚会时光。
“为君三日废行程”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偶遇的重视和珍惜,以及愿意为此放慢脚步、延长停留时间的情怀。“一县官人是酒朋”则揭示出与县官共同饮酒作乐,彰显了一种超越职位等级的友谊。
“共忆襄阳同醉处”中,“襄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名字常被用来唤起古人对美好过去时光的回忆和留恋。这里提及的是诗人与李少府曾共同在襄阳饮酒作乐的往事,通过共鸣的记忆加深了情感上的联系。
“尚书坐上纳银觥”则描写了一种奢华且不拘小节的宴饮场景。“尚书”是唐代官职名称,指的是朝廷中负责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而“坐上纳银觥”,则展示了宴席上的豪迈风格——将银制酒具(觥)放在座位之上,彰显了一种不惜财力的气派。
整首诗通过对旧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欢聚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乐趣的珍视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