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钻磨未甚坚全文

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钻磨未甚坚

出处:《安乐窝中自讼吟
宋 · 邵雍
不向红尘浪著鞭,唯求寡过尚无缘。
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
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
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钻磨未甚坚

拼音版原文

xiànghóngchénlàngzhebiānwéiqiúguǎguòshàngyuán

gèngyuànzhīfēimiùxuānnián

dàobáishínánshòucǎixīnguītōnghòugèngyán

zhìyángzhīfāngwèiyóukǒngzuānwèishènjiān

注释

红尘:世俗的纷扰。
浪著鞭:追求名利。
寡过:少犯错误。
无缘:难以实现。
蘧瑗:古人蘧瑗,以知错闻名。
宣尼:孔子的别称。
易年:研读《易经》的岁月。
发到白时:头发白了。
受彩:期待荣耀。
心归通后:心灵通达。
至阳之气:最纯粹的阳刚之气。
为玉:如美玉一般。
钻磨:打磨。
未甚坚:还不够坚硬。

翻译

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只希望少犯错误却难以实现。
即使像蘧瑗那样深知过失的日子,也未能避免误入歧途,像孔子研读《易经》的岁月。
头发白了也不再期待荣耀,心灵通达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最纯粹的阳刚之气才如美玉,但仍担心打磨得还不够坚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安乐窝中自讼吟》,诗人以自我反省的口吻,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清净的生活态度。首句“不向红尘浪著鞭”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于世俗的喧嚣,而是选择独善其身。接着,“唯求寡过尚无缘”表达了诗人对减少过错的渴望,但似乎觉得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两句,诗人借用蘧瑗和孔子的例子,暗示自己虽然时常反思自己的错误,但仍然觉得自己在理解和实践儒家经典如《易经》上有所不足。这里的“虚更”、“谬历”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

“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写诗人到了老年,头发虽白,但仍无从享受世俗的荣华富贵,心境达到通达之后,他认为言语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悟。最后两句“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钻磨未甚坚”,诗人将自己比作未经雕琢的玉石,即使拥有至阳(内在的真我)之气,仍担心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加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修养的人生观,以及他对道德完善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