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
出处:《直溪吏》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
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
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
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
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
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
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
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
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
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
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
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
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
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徙。
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
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
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
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
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
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
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
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
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
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
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
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
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徙。
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直溪这个原本属于尚书里的乡村,如今却因官府催缴赋税而陷入困顿的景象。诗人乘船经过,听到老翁的哀叹,他身无分文,被官吏逼迫,指着破败的居所,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房屋破旧不堪,连基本的家具都缺失,梁上斑驳的痕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风雨中的凄凉。诗人感慨,即使房屋被毁,官府的追讨并未因此停止,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周围邻居的叹息和感叹,反映出普遍的生活困境。村庄的衰败,东家瓦片稀疏,西舍墙壁残破,似乎预示着村民生活的尽头。诗人担忧,居住者不知何处安身,离去的人又将何去何从。最后,他预见来年这里将是空荡荡的村落,只剩下流水陪伴着荒凉的景象。整首诗通过直溪吏的遭遇,展现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