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横吹一笛风,野店携归半瓶月
出处:《云南老人行》
宋 · 唐庚
云南老人老无力,藜杖支腰陇头立。
道逢蜀客话平生,时复仰天长太息。
自言贯属泸水湄,泸水边徼滨獠夷。
夷人之性类蛇豕,频肆毒螫为疮痍。
十五年前多寇盗,一境骚然不相保。
民禾收刈虏人家,戎马偷衔汝江草。
近来风俗都变移,卷却旌旂张酒旂。
牛羊村落晚晴处,烟火楼台日暮时。
两眼昏花两鬓雪,喜见升平好时节。
茅屋横吹一笛风,野店携归半瓶月。
问翁致此何因缘,道是江阳太守贤。
鼓琴弦歌不生事,十年静治安吾边。
郑国国侨去已久,谁信人间准前有。
异日刊为德政碑,请问云南陇头叟。
道逢蜀客话平生,时复仰天长太息。
自言贯属泸水湄,泸水边徼滨獠夷。
夷人之性类蛇豕,频肆毒螫为疮痍。
十五年前多寇盗,一境骚然不相保。
民禾收刈虏人家,戎马偷衔汝江草。
近来风俗都变移,卷却旌旂张酒旂。
牛羊村落晚晴处,烟火楼台日暮时。
两眼昏花两鬓雪,喜见升平好时节。
茅屋横吹一笛风,野店携归半瓶月。
问翁致此何因缘,道是江阳太守贤。
鼓琴弦歌不生事,十年静治安吾边。
郑国国侨去已久,谁信人间准前有。
异日刊为德政碑,请问云南陇头叟。
鉴赏
这首《云南老人行》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描绘了一位云南老人的生活状态与时代变迁,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云南老人年迈体弱,手持藜杖,站在田间地头的情景。接着,通过与四川客人的对话,揭示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矛盾。老人提到过去泸水地区曾遭受盗贼侵扰,民不聊生。然而,近来社会风气有所改变,边境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老人感慨于这种变化,认为这一切得益于江阳太守的治理有方,他以琴瑟歌舞,不兴事端,使得边疆十年安定。
诗的最后,老人希望将这段历史变迁的故事刻成德政碑,让后人知晓。这不仅体现了老人对当前和平生活的喜悦,也表达了他对良好政治治理的向往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紧密联系,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颂扬,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