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
出处:《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唐 · 宋之问
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幽郊:偏远的郊外。阴风:冷风,寒风。
顿觉:忽然感到。
阳吹:温暖的风。
泾水桥:地名,指位于泾水上的桥梁。
柳欲黄:形容柳树即将变绿,春天将至。
杜陵城:古地名,代指长安南郊。
花应满:应该到处都是盛开的花。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指代故乡或出发地。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此处也象征家人的关怀。
短翮:短小的翅膀,比喻自己不能远行或急于归家的心情。
凯旋:胜利归来。
乘骑:骑马。
走马:骑马疾行。
芳菲:芳香的花草,形容春光美好。
翻译
昨晚郊外阴风停止了,清晨忽然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温暖。泾水桥南边的柳树快要泛黄,杜陵城北的花朵想必已经盛开。
昨天从长安送来了春衣,我站在这里短暂地眺望便想归去。
听说你胜利归来骑马进城,看着你驰马欣赏那芬芳的春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画面。开篇“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两句,写出了天气的转变,从寒冷到温暖,给人以明媚春光的感觉。“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柳树即将黄熟,花朵盛开,展示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接着“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向往之情。这里的“春衣”不仅是实物,更承载着情感的传递。
最后,“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则描写了一场胜利归来的场景,诗人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感受到了战士凯旋的喜悦,以及他们英勇的气概。这里的“看君走马见芳菲”又一次点明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温暖而又充满英雄气息的春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