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结道人庐,前临博士湖
出处:《题乾明庵》
宋 · 赵蕃
谁结道人庐,前临博士湖。
名非窜荒李,官是避秦庐。
隐德虽无述,清风不可渝。
严元有孙子,往往混樵渔。
名非窜荒李,官是避秦庐。
隐德虽无述,清风不可渝。
严元有孙子,往往混樵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谁:指代不明的人物。庐:住所,这里指道士的居所。
博士湖: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湖泊。
窜荒李:比喻名声不显赫,像李子在荒野中未被发现。
秦庐:指秦朝时期的政治环境,这里可能暗示逃避战乱。
隐德:隐藏的美德。
无述:没有被详细记录或传播。
不可渝:无法改变,坚定不移。
严元:可能是某个人物的名字。
孙子:后代子孙。
混樵渔:与樵夫和渔夫混在一起,过着隐居生活。
翻译
谁在道士的居所居住,前方就是博士湖边。他的名声并非出自偏远荒野,而是为了躲避秦朝的纷扰。
他的美德虽然没有被详细记载,但清风般的品格不会改变。
严元家族还有后裔,常常与樵夫渔夫混迹在一起。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乾明庵》,作者是宋代诗人赵蕃。诗中描述了一位道人在一处幽静之地建造了居所,它坐落在博士湖畔,暗示着环境的清雅与学者气息。"名非窜荒李"暗指道人的名字并非因避世而取,而是出于本真;"官是避秦庐"则表明他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为了远离官场纷扰,如同古代的隐士逃避秦朝乱世。诗人赞扬道人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其高尚品德和清廉之风却是不变的。最后两句提到,道人的后人严元还有子孙,他们常常与樵夫渔夫混迹在一起,过着朴素的生活,体现了道家的自然和谐理念。整首诗以写景抒怀,赞美了道人的隐逸生活及其精神风貌。